“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漫长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何以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具体讲,“两个结合”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因为: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熔古铸今、革故鼎新的历史主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特质高度契合,不断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历史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愿景,在超越私有制束缚的层面上形成了价值共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环境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的生态哲学高度契合,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在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升华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实践,使政治参与从精英伦理转向制度化公共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生、包容融合的价值理念,通过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重构,转化为协商民主的治理机制,在多元利益协调中实现动态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经国际主义精神的淬炼,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超越了文化特殊主义的局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伦理原则,在社会主义正义观的框架内,演变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实现伦理逻辑向制度理性的转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生命与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理性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高度契合,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得以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实现辩证运用,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立场及共产主义社会愿景,共同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和而不同的辩证智慧,为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本土化的思维资源和实践路径,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保持开放性发展。经由“ 两个结合”的历史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气派,更在回应新时代课题中催生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四、“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胜利,并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综上,经由“两个结合”的历史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气派,更在回应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范式与文明形态的双重突破,催生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单位:苏勇胜,华侨大学;高鹤丹,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