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究
郭天梅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路径。
  一、开展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
  以常见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例,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学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大一属于适应与探索阶段,辅导员应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兴趣测评,明确自身职业兴趣,初步探索职业方向。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与职业方向相关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大二和大三属于定向与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将初步确定的职业方向分解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和实践计划;根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推荐合适的实习岗位,鼓励其参加实习、竞赛等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大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大四属于冲刺与过渡阶段,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关键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提升求职竞争力、应对求职挑战和做好职业适应准备。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指导,帮助大学生完善简历、进行面试模拟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看待就业竞争,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并且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实施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辅导员通过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了解大学生的职业诉求和困惑,结合其基本信息,包括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职业意向、过往实践经历等,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一人一策”的指导方案。例如,对于意向考研的大学生,辅导员可以给予考研方向选择、复习计划制定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报考院校和专业;邀请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分享复习方法和备考经验;组建考研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希望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解读和报名指导。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专门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三、搭建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
  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通过发布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开设在线咨询板块去解答大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疑问;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库板块,收录所在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功案例,为大学生提供参考。此外,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应提供各大招聘网站、行业数据库的链接,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方便其了解行业动态,进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情况。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发挥校友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需求,邀请相应领域的优秀校友分享职业发展经验,并在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进行推送,为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和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其了解行业信息、确立职业方向。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的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指导方法,提高指导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