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
马明哲
  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高等院校所肩负的根本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战略工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高地,有义务和责任成为践行这一战略的核心阵地。与此同时,教育部大力推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让育人力量和服务资源下沉,把“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贴近、服务、引领学生的思政工作前沿阵地。而这一改革不仅为高校深化“立德树人”提供了新平台,也为高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载体。
  本文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如何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问题,意义非凡。理论上,我们尝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及学生社区管理理论,构建跨学科分析框架;实践中,我们希望为多民族地区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创新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借鉴。
  当前,相关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将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和建设三者有机整合并置于高等院校情境下的实证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本文希望能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沿阵地”创新性地定位“‘一站式’学生社区”,选取伊犁师范大学作为案例深入剖析,以期为全国高校提供镜鉴。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
  “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仅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新组织形态,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深深扎根在多维理论的土壤中,在实践路径里开花结果,最终通过心理机制完成从空间建构到情感认同的升华。
  在理论层面,我们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社会学分析,社区这个物理—社会交织的空间,能通过设计促进跨群体交流;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共同体理论我们可知,社区建设能强化成员互助与归属感;埃里克森所提出的文化认同理论则指出,社区是文化浸润的理想场所。这三大理论共同撑起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培育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大厦。
  实践中,“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四个维度发力:重构空间生态,打造多功能交流平台;创新组织形式,让各方力量下沉社区;浸润文化氛围,用活动赋能教育;技术智慧治理,提升育人效能。这四个维度环环相扣,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完整链条。
  内在机制上,“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三个转化过程培育意识:从物理接近到情感亲近,用混宿和共享空间创造互动;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内化,用环境浸润实现“润物细无声”;从资源下沉到文化浸润,用实际帮助增强归属感。
  对高等院校而言,“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空间重构、组织创新、文化浸润和技术赋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想的物理场域、组织支撑、文化氛围和技术手段,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让“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促进民族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载体,正通过系统化机制与多元化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根基。伊犁师范大学扎根边疆多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具有边疆高校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多维度的机制创新,伊犁师范大学构建了具有边疆高校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体系。在空间重构方面,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多功能社区空间,建成21个服务大厅和28个党团活动室,打破宿舍功能局限;在组织架构上,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四级体系,实施三方联动机制,推动育人力量直达社区基层。
  文化浸润机制方面,学校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长廊、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通过技术赋能机制,在“学工系统”线上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了56项学工业务的线上办理,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在党建引领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退役士兵宿舍挂牌”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通过伊犁师范大学的实践之路,我们发现,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种创新实践为多民族地区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提供了鲜活样本,也启示我们,当“一站式”学生社区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会生根发芽。
  三、优化路径与未来展望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协同不足、创新不够等挑战。当前优化路径仍需多管齐下。强化顶层设计融入“三全育人”格局,推动从空间整合向育人融合转变;加强辅导员等队伍系统培训,建立与育人成效挂钩的考核机制;构建涵盖多维指标的科学评价体系,聚焦学生获得感。展望未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精准思政,构建生活、成长、价值共同体,深化育人功能。伊犁师范大学的实践表明,通过空间重构、组织创新、文化浸润和技术赋能,能有效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三个认同”。持续深化顶层设计、创新活动形式、完善评价体系,发挥数字赋能作用,由此,“一站式”学生社区必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阵地,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彰显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效能。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伊犁师范大学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开放课题“新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024ZLY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