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进一扇门,办所有救助事
富县“融救助”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本报讯(记者 任琦 通讯员 袁欣)“ 我之前做手术花了20万元,国家给报80% ,我丈夫肺癌治疗45万元,低保加大病救助还给报销,要是没有这政策,我家真撑不下去了。”近日,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逊村村民杜彩玲提起县里推行的“融救助”体系,话语里满是感激。
  这一温暖的场景,是富县创新构建“融救助”综合服务体系、破解社会救助资源分散难题的生动缩影。过去,群众申请救助常面临“找多个部门、跑多次腿”的困扰。为打破这一壁垒,该县以“让民生保障更精准高效”为目标,推动救助服务从“分散办理”向“ 一站式协同”转变。
  据了解,富县在县社会福利中心划定专属服务区域,设置4个开放式业务受理窗口与1个综合研判室,搭建起“一体化”救助平台。其核心在于“拆墙破壁”:整合18个部门的43项救助事项,覆盖基本生活保障、司法援助、教育助学、医疗健康、住房就业等领域,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救助事”。
  “ 融救助”不只是空间集中,更通过机制优化催生“化学反应”。平台完善政策衔接并轨与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一旦系统捕捉到群众医疗支出骤增等情况,系统会实时预警并启动救助通道,为困境家庭“雪中送炭”。像杜彩玲家庭几年内接连遭遇重大疾病的群众,正是得益于这一机制,各类救助快速落地,从而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是“融救助”的核心运转模式。通过统筹救助资源、推动部门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富县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服务新格局。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群众办事成本,更让分散的救助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服务高效衔接。
  如今,富县“融救助”已成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纽带。它正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一站式协同”替代“分散办理”,用“主动预警”替代“被动申请”,切实筑牢了群众生活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