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味蕾的记忆深处,麻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小时候,它便是我最期待的舌尖盛宴,承载着我对家深深的眷恋。
麻食,这一独具特色的面食,宛如一幅绚丽的色彩画卷。配菜丰富多样:红萝卜块似燃烧的火焰,热烈而醒目;黄花菜如金黄的丝带,轻盈又灵动;黑木耳宛如神秘的墨玉,深沉而内敛;豇豆段似翠绿的翡翠,清新又悦目;土豆块像憨厚的伙伴,质朴而实在;豆腐如洁白的云朵,柔软又纯净;韭菜和小青菜宛如春日里的新绿,生机勃勃;西红柿则像娇羞的少女,红润而诱人… …当这些五彩斑斓的配菜汇聚一堂,还未入口,便已让人食欲大增。
制作麻食,堪称一场指尖上的艺术。母亲先将面粉和成光滑的面团,那面团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灵性,温顺地任由她揉捏。接着,将面团擀成约1厘米厚的面饼,再切成细长条,宛如一条条飘逸的丝带。随后,把细长条搓成柱状,切成小丁,最后,母亲用她那灵巧的大拇指轻轻往前一搓,一个精致的麻食便应运而生,仿佛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
起锅烧油,各类配菜依次下锅,在锅中欢快地跳跃、翻滚。母亲熟练地撒入盐和花椒面,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仿佛是一场嗅觉的盛宴。翻炒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水,喜欢吃粉条的可再加入粉条。待锅里的汤汁欢快地沸腾起来,再等上五六分钟,便到了麻食登场的时候。麻食下锅,在汤汁中翻滚两三次后,淋入鸡蛋液,那金黄的蛋液瞬间凝固,宛如薄如蝉翼的轻纱。最后,撒入韭菜段和青菜段,翻搅两次,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麻食便大功告成。
以前,人们的生活并不宽裕,麻食里的配菜寥寥无几。但在那有限的食材中,麻食依然是我最爱的美食。每当麻食开锅前,母亲总会先给我舀上一碗,然后细心地用筷子给我多捞些粉条。调入油盐酱醋,再淋上一勺辣椒油,那混合着辛香与醇厚的味道,至今仍在舌尖萦绕。粉条不是自家产的,母亲却总是省着给我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她都把最好的留给了我。放学后,吃上一碗闷在锅里的麻食,那温暖的感觉,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让我第二天上课时,嘴里都留着余味。
如今,美食琳琅满目,但麻食始终是我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母亲深深的爱。每一口麻食都裹着岁月的温度,每一丝味道都藏着说不尽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