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权
  延河水流长,这条光辉的河流,滚滚东流贯穿延长县而过,最后汇入母亲河——黄河。一条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也滋养起这片深厚黄土地上的文学之根,青青河边草便茂腾腾地生长了起来。
  碧草接蓝天,长河聚文脉,风起乡梓地,横笛恰恰吹。
  《乡风笛韵》这部延长县地域文学集,可谓是一部典型的新大众文学作品荟萃。它选录了延长县当地群众作品上百篇,由众多热心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共同筹集款项、自愿投入精力,最终促成了这部文集的诞生。作者包含有社会各行各业文学爱好者,既有干部工人,也有教师学生,还有许多农民打工者。文章的内容多以最贴近生活真实而平凡的故事,娓娓讲述世事无常、善恶有报的生活感悟,彰显人间正道;它不追求高深晦涩的辞藻,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众语言,讴歌人间孝老爱亲、诚信和睦的朴素美德。
  这部延长地域文学集,多用一缕缕袅袅的烟火气息,裹满生活的温度,让每个人都在故事里能看见自己,在文字间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它就像是从村落路旁、市井巷陌、河边田野自由生长出来的一株株小草,却能在寻常老百姓内心扎下接地气的根系。
  地域文学是什么?它既不是象牙塔里的华丽摆设,也不只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它是所有作者用草尖上露珠般微小的善意,浸润人们的心田;它是以文学内在的盈盈绿意,涵养着大地的处处生机,滋润着社会文明的根系。
  这部书的主编谢石(赵建民)先生,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致力于延长县地域文学发展事业。他先后担任过延长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并且还担任过全国多家网络文学编辑。尽管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他一直坚守文学初心,退休后还勇挑起延长县作协荣誉主席(文学顾问)的重担,自主创建了“延长地域文学精选”公众号,让全县民间作者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有了发表之处。
  积溪流以成大河,聚小草而显草原,继而方有绿水青山,让人们内心深处的荒芜,从此变得绿意盎然。文学或许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很好地滋润生活,让你的人生不再迷茫。每株小草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这许多作家默默无私的奉献,方才汇集成这部蘸满浓浓乡情、触动故土人心的《乡风笛韵》。
  这部延长地域文学集,既囊括了全县广大作者多年来的创作结晶,亦倾注了主编谢石先生呕心沥血的一片文学热情。在他精心策划、集思广益的组织号召之下,广大作者积极建言献策、群策群力,以共筹赞助的形式,最终让《乡风笛韵》得以成册。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一直做下去。谢石先生在文学的道路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持之以恒。2025年,谢石获得延长县“德艺双馨文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像他这种基层县域草根文学工作者,能于平凡工作中见伟大,在苦难逆境中积极寻找光明的精神,也正是新大众文学精神的宝贵内核。
  青青河边草,不张扬,不显摆,却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大众文学草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汲取着人间的烟火,然后努力向上生长,托举起一个健康、温暖、富有公平正义的文明世界。
  2025年10月,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办。延安地域文化作为文明乡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人民面前登场,奏响了一曲和谐社会的“交响乐”。地域文学犹如充满乡土味道的笛音,令人耳目清新、悠扬动听。让文学的力量与文字的魅力,在岁月长河中闪闪发光;让这碧草的绵绵绿意,再延续,再扩大。
  白云悠悠,山川盈盈。天边吹来故乡的风,风中谁又吹响那熟悉的笛音。人们深植于浓浓乡愁中的情义与牵挂,尽在这部《乡风笛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