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富县牛武镇清泉寺村的家风家训牌上,67岁的李金茹已围着灶台忙活,锅灶升腾的烟火气里,藏着这个小山村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密码。
“开家庭会议喽。”每月初一,李金茹家总格外热闹。从子女工作规划到孙辈教育问题,一家14口人围坐一堂,畅所欲言。这个坚持20多年的习惯,让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始终围着一口锅吃饭,用“不分彼此、和衷共济”的生活哲学,写着新时代家庭文明的温暖篇章。
李金茹家最特别的,是那个“家风传承角”。去年家中老人去世后,他们特意设下这个角落,让子孙在追思中记牢“家和万事兴”的祖训。“孝亲、睦邻、勤俭”六字家规,不只是挂在墙上,更融进一日三餐、一言一行里:90岁老丈母娘被悉心照料二十载,农忙时全家齐上阵种玉米,闲暇时组织晚辈学医学知识……点点滴滴,汇成文明乡风的源头活水。
这样的文明新风,正在清泉寺村悄悄蔓延。
目前,全村13%的家庭主动签了《家庭文明承诺书》,26户成立“家庭议事会”,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风气,正从“一家美”变成“家家美”。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村党支部书记李武斌感慨。
清泉寺村下辖5个自然村,232户817人中,曾有不少家庭因红白喜事背了债。
转机,来自村里定的红白事办理标准:红事“281522”、白事“251422”。说透了就是,红事香烟不超20元一盒、白酒不超80元一瓶,礼金每人最多100元,每桌菜不超500元,酒席顶多20桌、就餐就2次;白事标准更简朴。
规矩要立住,关键看执行。 2023年,村干部李保全给儿子办婚礼,没按规定报备还超了标。村党支部依规报给镇纪委,最后给了他党内警告处分,还在全村通报。
这记“重拳”,让新规真正扎了根。
“现在办酒席,负担轻了,情分倒更重了。”村民邢东明笑着说。
数据显示,2024年全村红白事平均支出比以前降了52%,村民人均礼金支出从200-500元落到80-100元。曾经让人头疼的“穷讲究”,变成了温馨的“简而亲”。
每月15日,是清泉寺村最热闹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搞“全民清洁日”活动。
“我们分了5个责任区,党员小组长带头,每户至少出一人参与。”“巾帼监督队”队长赵华丽一边查门前“三堆”整治情况,一边说,“环境卫生还得纳入‘文明家庭’评选呢。”
如今走在清泉寺村,硬化路面干干净净,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口移风易俗公示栏前,几位村民正热议刚公布的“文明家庭”结果;不远处“乡间·清泉里”文旅项目工地上,工人正加紧施工。
“环境好了,产业也来了。”李武斌高兴地说,靠着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乡风建设,村里成功引来文旅项目,要打造成集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环境优化和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李金茹家的家风传承,到全村移风易俗的硬规矩,再到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清泉寺村摸出了“家风带民风、民风促村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让文明乡风真正融进柴米油盐,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最坚实的精神根基。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清泉寺村的夜晚,在家家户户亮起的灯火中格外温馨。在这里,文明乡风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百姓生活里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