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6日
科学应对秋雨挑战 分级销售提质增收
——宝塔区32.16万亩苹果迎丰收
    ● 果农在采摘苹果    记者 王静 摄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杨晓霞 郁小鹏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宝塔区32.16万亩苹果进入成熟采收期,漫山遍野的“红果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面对今年秋季降雨偏多的挑战,宝塔区果业部门通过科学施策、精准指导,不仅稳住了苹果品质,更推动全区苹果有序进入“分级采收、分批销售”的增收快车道,确保“丰产”与“丰收”双实现。
  在柳林镇南庄河村,果农康生军正忙着采摘自家11亩果园的富士苹果。“今年秋季雨水多,多亏果业局技术员来得及时,指导我们排水、防病虫害,苹果色泽、个头基本没受影响。”他捧着红彤彤的苹果笑着说,“ 果商给的价是3块3一斤,这收成,我知足。”
  临镇镇任家塬村的果园里同样一片忙碌,果农们清晨便到果园采摘、分级、装筐,分拣台上大小不一的苹果被贴上不同标签。
  “ 分级销售真是帮我们多赚钱了。”果农刘佰生算起了账,“80以上的大果卖5元/斤,75的卖4元/斤,70的卖2元/斤。我种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更抢手,70果就能卖到7元/斤,13亩果园,维纳斯黄金与响富各占一半,预计能收入40万元。”目前,他的苹果已全部通过订单销售,“大小分开卖,效益立马上去了。”果农刘佰生说。
  “我家苹果大的卖5元、小的卖4元,正分级装箱呢,这价格我太满意了。”果农田永萍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品质是基础,售价是关键。为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宝塔区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按着色度、果径、糖度等标准分级采收;同时引导合作社、果商提前介入,按等级收购。
  “分级不仅让果农收入提升,也让消费者能按需选果,实现‘双赢’。”宝塔区果业局局长郭齐胜介绍。
  针对秋季降雨对苹果成熟期的威胁,宝塔区果业局第一时间发布《阴雨天气苹果管理技术指南》,指导果农通过排水防涝、补充营养、增强树势等科学措施,有效保障了苹果的糖度、色泽与口感。
  “ 果业干部下沉一线指导果农科学管理,当前核心任务就是推动‘分批采收、顺价销售’。”郭齐胜说,目前全区苹果采收进度已超90% ,晚熟苹果预计产量42万吨,订货量达预期产量的50%以上;线下收购价基本在3.5至4.5元/斤,线上售价超8.5元/斤,产销形势良好。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品牌升级战略,加强宣传推荐,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宝塔区苹果产业品牌影响力、市场认可度和综合效益再上新台阶。”郭齐胜表示。
  科学应对天时,智慧创造价值。如今,宝塔区32.16万亩苹果正通过分级销售的“快车道”走向全国,这红彤彤的果实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愿这秋日的甜蜜果实,让果农的日子像苹果一样,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