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8日
休闲农业电商课程“思政—双创”双螺旋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熊翠娥 师学廷 沈思
  休闲农业电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是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更是传承农耕文化、优化乡村生态、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游客体验的综合载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设休闲农业电商相关课程,旨在为社会输送亟需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课程教学面临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脱节,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未能与专业课程、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的挑战。因此,探索一种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新型育人模式至关重要。
   一、“思政—双创”双螺旋融合模式的理论内涵
  该模式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内核主轴,以涵盖市场分析、产品开发、网店运营、营销推广、客户服务及物流管理等休闲农业电商课程知识体系为支撑骨架,为双链提供坚实的附着点与支撑。其中,思政链包含家国情怀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自信即传承与创新农耕文化与乡土文化、法治观念如电商法与食品安全法、职业道德包括诚信经营与生态环保以及工匠精神等重要元素;双创链则涵盖创新思维,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意、创业意识即发现市场机会与风险评估、实战能力如项目策划团队协作与融资路演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关键元素。两条链并非孤立平行,而是仿效DNA双链结构,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和项目设计使之实现相互连接与缠绕,共同围绕立德树人的主轴协同旋转并螺旋上升,最终融合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因图谱。
  二、模式构建路径
  1.目标融合。将课程目标从单一的技能传授升级为“价值—知识—能力”三维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三农”情怀、掌握休闲农业电商核心知识、能进行创新实践与创业孵化的复合型人才。
  2.内容融合。通过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天然融合点,系统设计思政与双创一体化教学模块。例如,在初心与商机模块中引导学生调研家乡或特定乡村的资源禀赋和文化故事及现实困境,从中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并形成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创业点子;在文化与产品模块中学习将地方非遗和农耕习俗及特色物产,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和知识产权的休闲农业商品或体验项目,同时设计其电商呈现方式和包装及品牌故事;在诚信与运营模块中于模拟或真实平台开设店铺,严格遵守电商平台规则和法律法规,强调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和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并锻炼店铺装修和数据分析及精准营销能力;在生态与可持续模块中策划以绿色和生态及可持续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倡导低碳消费,宣传生态农业价值。
  3.方法融合。即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精选典型商业案例分析其成败背后的商业逻辑与价值取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完整的休闲农业电商创业计划书。同时组织模拟谈判和模拟直播等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责任和沟通及协作的理解。
  三、预期成效与结论
  通过构建并实施“思政—双创”双螺旋融合育人模式,可提升育人质量,学生将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价值创造者和责任承担者。课程吸引力也将同步增强,富有挑战性和使命感的真实项目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创造力。同时,该模式将使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凸显,学生的课程成果可直接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创业项目或咨询方案,真正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有机结合。
  总之,休闲农业电商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时代性极强的课程,是践行“新农科”建设、落实“三全育人”的理想试验田。构建“思政—双创”双螺旋融合模式,是对高等教育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使思政教育“活”起来,让双创教育“实”起来,最终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卓越人才。
  〔作者单位:熊翠娥、沈思,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师学廷,广州新华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本文系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编号:2024kcsz-xj0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