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琦 通讯员 孔维炜)近日,走进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小渭村的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内一派生机盎然:苹果树下,一株株绿肥作物长势喜人,将田园勾勒成一幅充满活力的生态画卷。这满目葱茏的景象,正是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引进选育优势绿肥作物品种,推动果园种植模式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这片果园里种植的‘肥田萝卜’,是我们和陕西省油菜杂交中心合作引进的绿肥品种,除此之外还有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毛叶苕子、二月兰等5个品种。”在田间地头,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干部石富刚正仔细查看绿肥作物的生长情况,他介绍的这些绿肥作物,如今已成为改良果园土壤的“新主角”。
长期以来,富县部分果园在日常管理中,化肥过量施用、农药不规范使用以及频繁清耕翻耕等传统做法较为普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壤健康危机:土壤养分严重失衡、肥料利用效率低下、有机质含量持续衰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传病害也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苹果品质的提升,更成为影响全县苹果产业长远发展的“绊脚石”。
“构建节本增效、环境友好、标准规范的生态型果园管理模式,实现土壤肥力的根本性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富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任务。”石富刚表示,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联合专业科研力量,启动了绿肥作物引进与选育工作,探索生态循环种植新路径。
种植绿肥作物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科学的生态种植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果园生态循环种植技术,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持续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更能显著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绿肥作物腐熟后,产生的有机质与腐殖质进入土壤,既能为苹果树苗提供均衡养分,又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微生物增殖,抑制病原菌滋生,进而稳固土壤团粒结构,显著增强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缓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健康状况。
据了解,富县此次引进的5个绿肥作物品种,核心目标是选育出最适应富县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在全县果园进行大面积推广。“这些绿肥作物预计每年可亩产3吨左右的有机肥,不仅能有效改善富县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的现状,还能大幅降低农民的肥料投资成本。”石富刚说。
苹果产业是富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此次绿肥作物引进试种,是富县推动苹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生态种植”转型的有益探索,为解决果园土壤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下一步,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将持续做好绿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持续助力富县苹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