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5日
银发丹心颂时代 歌声嘹亮映初心
——记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张三全
    ● 张三全(右二)与团员一起上台演出 受访者提供

  记者 叶树峰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有一位用歌声点亮晚霞、用热情温暖时代的老人。他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退休多年却比在职时更加忙碌;他将对党的忠诚化作激昂的旋律,将为民的情怀谱成动人的乐章。他,就是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原党委书记、延安老干部合唱艺术团团长张三全,一位在黄土地上用歌声书写新时代“老兵新传”的优秀共产党员。
   从离退休干部到文艺团长的华丽转身
  张三全于1968年11月参加工作,从基层干部到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始终保持着“老黄牛”般的实干精神。
  退休后,张三全本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但当他看到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时,毅然接过了延安老干部合唱艺术团团长这个重担。当时的合唱团仅有40余名成员,活动开展困难。有人不解:“一个农业干部,懂什么艺术?”他笑着回答:“我不懂高深的乐理,但我懂得老同志需要什么,懂得群众喜欢什么。”
  “歌声是心灵的桥梁。”这是张三全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感召下,合唱团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不仅成为了延安文艺战线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成为了传播正能量、歌颂新时代的重要平台。老同志们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寄托,重燃了生活热情。
   用歌声打造延安文化新名片
  在张三全和团委会的精心培育下,延安老干部合唱艺术团实现了从“自娱自乐”到“专业演出”的精彩跨越。他深知,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为此,他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专业训练,建立了严格的排练制度。
  每周二、周五,在延安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排练厅里,满头银发的张三全对合唱艺术严格要求,部分团员音准不到位,就反复练习;表情不自然,就耐心纠正。有人劝他:“老张,都是老年人了,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认真地说:“正因为我们是老干部合唱团,更要展现出最佳状态,不能辜负这个称号。”
  在曲目选择上,张三全既保留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保卫黄河》等红色经典,让这些承载着革命记忆的老歌焕发新声;又精心排练了《追寻》《向往》《领航》等时代新作,唱出老同志对新时代的热爱。
  在他和团委会的推动下,合唱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演唱,而是将小品、情景剧、配乐诗朗诵、舞蹈、旗袍走秀等艺术形式融入演出,打造出了一台台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盛宴。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合唱团先后排练了近百个优秀节目,参加省内外演出100余场。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带领合唱团三次登上“永远的辉煌”中国中老年合唱节舞台。10多年来合唱团多次获得“最佳演出奖”“突出才艺奖”“一等奖”等殊荣。
   用爱心诠释党员本色
  张三全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他组织合唱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敬老院举办公益演出,用歌声为群众送去欢乐。在八一敬老院,当老人们听到熟悉的《南泥湾》时,眼含热泪跟着齐唱;为全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所作的专场演出,受到领导们的高度赞扬,国家老促会还专门为合唱团赠送了锦旗。
  新冠疫情期间,张三全带领合唱团员奉献爱心,向延安市红十字会捐款1.7万多元。他还组织团员创新开展“云合唱·庆新春”活动,精彩的文艺节目通过网络慰藉了隔离中团员的心灵。
  在团队管理上,张三全以其人格魅力凝聚人心。他对团员如兄长般关怀备至——声乐基础差的,他找老师单独辅导;家庭有困难的,他组织大家互帮互助。对年长的老同志,他虚心请教、充分尊重,发挥他们的余热。老团员们感动地说:“张团长自己都70多岁了,比我小几岁,每次演出后都精心安排车辆,送大家安全回家,在上下车时细心搀扶,这样的团长让人暖心。”
  如今,走进延安老干部合唱艺术团的排练教室,老同志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光彩、眼中闪烁的青春光芒。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化作了滋润心灵的甘泉;在这里,晚年不再是人生的尾声,而是开启新的精彩篇章。
  张三全用15年的坚守,打造了一支不仅在舞台上光彩照人,更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的优秀团队。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初心永不退休,为民服务的脚步永不停歇。正如他所说:“只要还能唱,我就要继续用歌声歌颂我们伟大的党,歌颂这个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