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海峰 通讯员 刘居林)近日,吴起法院五谷城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跨越20余载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耐心斡旋下握手言和,签订了调解协议,这场耗时漫长的权益之争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以司法温度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案件追溯至2002年,原告陈某与被告臧某签了买卖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供应一批工程材料,原告按约向被告供应了材料,被告向原告支付了部分货款,后被告因市场行情及内部管理等原因未能全面履行支付剩余货款的义务。此后,双方就支付货款及违约金赔付问题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升级。20余年间,原告陈某辗转维权,因时间久远部分证据缺失,双方诉求差距较大等原因,纠纷始终未能妥善解决,成为困扰双方的“心头结”。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慕德财深知此案跨度长、牵扯深,简单判决难以真正化解矛盾。为实质性解决纠纷,法官秉持“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原则,将调解贯穿案件全过程。一方面,细致梳理案卷材料,逐一核实合同条款、付款凭证等关键证据,厘清案件脉络;另一方面,多次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座谈沟通,耐心倾听诉求、疏导情绪,深入了解双方多年来的维权困境与实际难处。针对双方当事人核心争议,法官结合类似案例,从法律角度向双方当事人充分释法明理,并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体谅彼此在漫长诉讼中所付出的心力与不易。法官积极寻找利益平衡点,提出多套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磋商,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逐渐放下隔阂,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就此纠纷再无其他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