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渠公社刘家沟插队时,认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老乡不止二三百人。他们朴实淳厚的面容,五十多年里会不时在我眼前浮现,甚至在梦中与我交谈,那陕北乡音土语仿佛就在耳边。其中让我刻骨不忘的,是对我有救命之恩的二队队长——白凤亮。
大约是在下乡插队的第二个年头,1970年夏天。刚下完一场大暴雨,转眼烈日当头,那天正好是李渠十天一轮的赶集日。白队长把我叫去,说队里今天要去集上卖瓜,让我跟着收钱记账。
虽然我常去赶集,但为队里卖瓜赶集,还是头一回。首次“做生意”,我觉得一定很好玩儿,立刻兴奋起来。见卖瓜的老乡已经先走了,我赶紧换上干净衣服,抓起一个空筐,沿着出村口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溜烟朝李渠镇方向跑去。
沿着小路跑下山,快到邻村沟门的地方,路忽然不见了,变成了被水冲出的一大片湿乎乎的平滩,水已经退去。我犹豫了一下,又急着追赶前面的人,没多想就往里走。谁知刚走几步就开始往下陷,再迈步陷得更深,脚也粘在泥里拔不出来,进退两难。没一会儿工夫,淤泥已经快没到我腰了。我张目四望,一片茫茫,前后左右都看不见人影,心里渐渐着急起来,也有些发慌。脑中突然想起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陷入泥潭的恐怖情景,担心会一直陷下去。身边无人无物,没有任何可依靠的物件,该怎么才能出来呢?
正在这时候,白凤亮队长赶集正好从这儿经过,他身后还跟着个学生娃娃。白队长见我半个身子陷在泥里,淤泥已没腰间,吓了一跳。他赶紧边跑边喊我别动,回身到坡上拔了几大把黄蒿草,扔在我周围的泥上。他让我尽量往铺垫在泥上的蒿草上趴,然后伸过右手,拉住我手里的筐。我双手紧紧攥住筐把的另一头,他连拉带拽,慢慢把我的身子拉出泥潭,拖到草上,最终把我拽了上来。
我没卖成瓜,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从那儿走过去的。当我沮丧地穿着沾满泥巴的衣服,狼狈地回到村里时,见到我的人都惊呆了,队长的脸都吓白了。
插队时,不时听到有些知青因土窑坍塌、洪水暴涨、跌入悬崖等灾祸失去年轻的生命。想不到生死瞬间会在预料不到的时刻突然降临,让人猝不及防、无从救助。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若没有贵人赶来相救,后果不堪设想。
当听到“救命稻草”这个常被人嘲笑为难以实现的成语时,我却觉得确有其事——不然白队长怎会想到用黄蒿草拉我出泥潭的办法呢?
白队长在我深陷绝境、万念俱灰之际,犹如神助般及时出现,化险为夷,帮我闯过了一次“生死关”。他是我永生牢记的救命恩人,我永远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