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1日
腊月的葡萄
姚丹
  每当秋天葡萄下架的季节,吃着甜酸可口的葡萄,都会勾起我对插队往事的一段回忆。
  当年,我插队的延安河庄坪公社井家湾大队有一个果园,是老书记带领小青年整治河滩地搞出来的。果园里有各种果树,还有九十九架、十余个品种的葡萄。阴历八月十五前后葡萄熟了,紫色的、绿色的一串串挂在架上,琳琅满目,煞是好看。
  大家都盼着到果园劳动,剪下一串串葡萄,轻轻放在柳条筐里,挑着担子走几十里山路进城卖个好价钱,年底分红就有指望了。我们可以用工分换葡萄吃,享受丰收的劳动成果。遗憾的是,我们回北京探亲都是冬天,没办法带回家给亲人们尝尝。
  那年腊月,我准备回北京过年,邻居薛大妈悄悄把我叫到她家储存粮食的边窑,神秘地端出一个大笸箩,里边铺满高粱壳。她用手轻轻拨开,裸露出一串串玫瑰紫的葡萄。我惊讶地问:“大妈,您的葡萄还能保存到现在?”大妈说:“这是土办法,保存到开春没问题。”她小心翼翼地从里边取出几串,又说:“这几串你回北京的时候带上,让家里人尝尝,这是我特意给你留的。”大妈揪下一粒,用衣襟擦了擦塞到我的嘴里,说:“尝尝,味道一点没变,甜着呢。”
  我慢慢品尝着葡萄,心里甜丝丝的。这事儿搁到现在不算什么,一年四季反时令的水果满大街都是,天南地北的水果应有尽有。可那个年代,这都是稀罕物。特别是当年来到陕北农村,善良的老乡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百般照顾,处处呵护,我冰冷的心得到了温暖,孤独的情感有了依托,辛苦的日子有了盼头。那葡萄的汁液滋润着我苦涩的心田,包含着陕北农村大妈质朴真挚的情意。望着大妈沧桑的面容和粗糙的双手,我没有让眼里噙着的泪水流下来,和着酸酸甜甜的汁液一起咽进肚里。
  我把葡萄装进铝饭盒带回北京,弟弟妹妹边吃边说:“大冬天能吃上葡萄真不容易,你们老乡对你不错呀!”一件事,不同的年代,不同人的经历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们品尝的只是葡萄的滋味,却理解不了那个特殊时期人情世故里的特殊情感。只有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人,才能体会到陕北老乡那份永不消失的深情厚谊。
  许多年过去了,日子越来越好。可每年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我都会想起那不堪回首却满含温情的岁月,想起葡萄架下挥汗劳动的情景,想起薛大妈送给我的那串葡萄。那串葡萄,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年头越久,滋味越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