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果业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记洛川县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雷蕾
  推广矮化密植种植模式、培育新品种、研究苹果冰酒、培训职业农民……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推动了洛川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洛川县的建立。
  2018年12月,以康振生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洛川,他们除了对苹果生产前端的育种培育和抗逆性栽培等进行研发突破,还对苹果后端的精深加工进行全产业链拓展,力争全面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贵阳是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组成员,也是洛川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自2012年西农大洛川试验站落户以来,安贵阳便在此开展科研工作。2018年,以康振生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安贵阳也在其中。
  7月28日,记者来到院士专家工作站时,安贵阳正在和同事查看培育出来的新苹果长势。“这个苹果的生产经营权转让了1200万元,可以说是刷新了国产苹果转让费的纪录。”安贵阳骄傲地告诉记者。
  安贵阳所说的新果名叫秦脆,属于中晚熟苹果,是由“长富2号”和“蜜脆”杂交而成。2007年,该品种在洛川进行杂交,2017年通过品种审定,完成选种,整个品种选育过程历时10年。这几年,正在进行推广栽植。
  据安贵阳介绍,在他们的选种场里引进了国内外700多种优良品种进行筛选对比,经过研究选择适合的品种扩大试验栽培,为洛川苹果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在苹果产业后整理方面,安贵阳和同事们也想出了一套独有的办法。“好的商品果,我们采摘下来就可以把它卖掉,那还有一部分,不够客商收购标准的,怎么处理?”洛川院士专家工作站助理研究员崔广鑫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把从苹果园里收回的落果和残次果,通过发酵蒸馏,生产出口味不同的苹果冰酒,不仅提高了苹果的附加值,还填补了我国生产苹果冰酒的一项科研空白。”

  “当前,我们苹果产业缺乏深加工探索,像苹果干、苹果汁等产品仅达到初级加工水平。”安贵阳补充说,“原来没人要的落果和残次果,以0.2元一斤的价格回收后,加工出来的苹果冰酒系列产品,预计能卖到每斤200元,增值空间很大。”
  同安贵阳一样,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推广研究员屈军涛也是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洛川县本土人才,并入选了延安市“圣地英才计划”项目库。
  “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抓科技示范园,培养职业农民,才能生产出好苹果。”正在果园给群众培训的屈军涛告诉记者,他想积极发挥自己连接院士专家和本土技术人员的“纽带”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共同参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各项科研活动,为洛川县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引进一位院士及其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将推动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地区自主创新的热潮。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成为驱动洛川果业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4年以来,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洛川苹果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苹果智慧”。在他们的带动引领下,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得以攻克,先后开展科研攻关2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审定苹果新品种秦脆、秦帅、秦霞等9个;牵头制定《延安·洛川苹果》16个技术规范;获得专利6项;培训技术骨干、职业农民200余名,累计培训果农10万人次;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新品种、新技术辐射推广50余万亩,经济效益增加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