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雨平走出机关开展理论宣讲 记者 贺秋平 杨亮 实习记者 强雨欣
在走访社情民意的路上,在撰写诤言良策的案头,在挖掘盟史资料的途中……作为市政协委员、民盟延安市委员会副主委,多年来,马雨平勤学善思、担当作为、秉笔直书,用心用情用力履职尽责,以实干“之笔”书写下一张张实实在在的为民“答卷”。
一心为民建诤言
“政协委员就是要多贴近群众,关心百姓需求,为百姓谋福祉,为改善民生建诤言献良策。”12年来,马雨平履职尽责,参政议政,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森林生态建设到基础教育入学难,他先后累计组织撰写提案百余件。
“由于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常住人口已达8万余人,但老百姓日常生活还是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比如没有固定的菜市场,买菜不方便,也缺少些烟火气。”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马雨平很快形成民盟党派提案,在2022年全市两会时提出建议,要在新区居民集中区域设立便民早市。这一提案很快得到了市政协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现场调研、座谈,最终在人口居住密集的鲁艺叁号苑、上城叁号小区等周边划定位置,设置了便民服务早市,打造了集农产品生熟食物、散货商品等综合集市,极大地方便了新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早在2012年新区岩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时,马雨平就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区。“受特殊地形限制,老城发展空间不足,延安太需要建一座新城。”从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布局、道路命名等,他一直在关注参与,提出的在道路命名中融入延安红色历史文化要素等建议也被采纳。在各方的支持下,还出版了《希望之城:镜头中的延安新区建设》,向社会大力宣传新区建设。
日常工作中,马雨平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辅导基层盟员撰写社情民意,全年组织盟员撰写上报社情民意信息50篇。深入盟员企业和单位围绕教育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8次,出谋划策,协助解决问题,并完成了《关于我市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笔耕不辍著华章
2015年,展现民盟在西北地区光辉历史的地方史图像文献《一起走过从前:民盟在西北纪事》一书出版。该书从筹备到出版历时5年之久,为了挖掘整理盟史资料,马雨平跑遍了延安各地以及榆林、西安、太原、重庆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交流采访,掌握了很多一手珍贵资料。“文章中看似简短的一句话,都是经过我们反复推敲、反复印证的。在我们整理挖掘的过程中,得到了民盟中央、盟省委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盟员先贤后代的大力支持,这让我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马雨平说。
在学习新思想的同时,马雨平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他是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陕西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员、民盟陕西省委理论研究会会员,先后在中国党派关系史、民主党派史、统战理论、中共党史和陕北历史地理文化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理论文章。
多年来,马雨平昼夜伏案、笔耕不辍,其撰写的相关论文40多次在省政协、省委统战部获奖,30余次被民盟中央、民盟陕西省委表彰,承担完成民盟中央课题并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仅2023年就领衔完成了统战理论课题《延安精神引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研究》《发挥黄帝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研究》,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新时代民主党派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研究》,受民盟中央聘请完成民盟历史人物研究《杜斌丞》,受民盟陕西省委委托研究挖掘民盟西北历史和延安民盟历史。
究古考今兴文化
根在陕北,心系陕北。如何挖掘和传承陕北历史文化,马雨平先后奔赴山西、江苏等相关地市,实地考察、探寻第二战区抗战历史、民盟发展历史及陕北人文历史踪迹,撰写出版了《印象壶口》《阎锡山在壶口那些事儿》《延安旅游祭圣一本通》等专著专集。
今年以来,马雨平又赴延安、榆林两市调研考察,深入吴起、神木、府谷等地调研长城遗址保护情况和各县民盟基层组织盟务活动情况,在加强延安、榆林民盟深度合作,构建联动机制,进一步打通盟内智力资源,促进双方智力资源的横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马雨平还发挥个人特长,走出机关,为政协、民盟及其他组织宣讲统战理论、民主党派历史和传统文化70多次。今年,他被聘为延安统一战线智库首批专家,被延安市方志中心聘为延安地情方志专家,荣获民盟中央“民盟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今后,我将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界别优势,更好地凝聚广大盟员发挥整体参政议政作用,聚焦发展大局,关注民生热点,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马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