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复杂问题。近年来,思政课整体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建设”)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突出问题导向,以一体化共同体为依托,在纵向衔接、横向联动和数字化转型三个维度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确保育人效果的最大化,是繁荣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践路径,也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之举。
加强一体化建设的纵向链接。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人才培养的接力赛,内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意蕴。加强纵向链接是助推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的根本。一是构建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各阶段的育人标准重区分性、层次性等,教学成效考核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建立与一体化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明确涵盖知识习得、能力提升、情感养成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采用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过程性评价、考核性评价等相结合的多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以评促建,及时总结经验,根据问题优化建设方法。二是搭建常态化的交流机制。由于时间、经费等客观条件限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还缺乏普遍、长效的切磋沟通。以特色育人为导向,建立区域性、点对点、跨学段的网络育人交流圈,交流圈之间互促互补,定期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教学方法、育人经验等,不断明确不同阶段思政课的侧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精准育人,提升立德树人的长久功效。
增强一体化建设的横向联动。一体化建设需要学科之间、课堂内外的联手合作。增强横向联动是助推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是打通学科间的整体联动。课程思政重单兵作战挖掘思政元素,难以形成分工协作的合力。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地域文化和学生需求等开发针对性较强的校本课程,并以其为链接点,构建起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衔接不畅,解决好各学段专业课程之间相互配合的问题,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同向同行、通力配合。二是融通课堂外的实践资源。“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全面建立,仍存在社会资源统筹运用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完善实际操作性更强的实践教学大纲,积极拓展专业匹配度更高的实践教学基地,继续整合实时交互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切实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立体化、沉浸式的实践中将成长的种子埋得更深。
加快一体化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数智时代,数字技术的倍增优势及溢出效应日趋显现。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助推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的抓手。一是要打造充裕的数字资源管理库。相对于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平台数量还较少,高质量的思政课数字资源还不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分别建立国家级、省级、地方级的一体化建设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专职管理部门和技术实施部门,积极完善、不断新增现有的数字资源平台,广泛收集、及时更新优质的数字资源,以数字化赋能一体化建设继续向好。二是要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运用能力。部分思政课教师过分依赖传统教学路径,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期待得不到很好满足。强化教师的数字意识,引导教师认识数字化的发展大势,树立数字化的发展理念,树牢数字化的安全防线,同时按照教师年龄、学段等综合因素分类指导教师熟练掌握数字化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技能,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数字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课堂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形成教师数字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策略。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基金项目为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论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