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9日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王梅
  “现代化”作为一个表征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结果的特有概念,与“传统”相对,是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从传统向现代跃迁的整体性过程的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取代与超越,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范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在经济发展的呈现,是任何现代化范式都必须立足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来提供环境保障和动力赋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对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出了科学擘画和战略部署,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这是以对外开放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开放发展模式与作为其核心任务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创新传统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层次,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内涵,以之催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效能的释放,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国同世界的合作范围和领域,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实现中国与外部的物质、资源、信息和能量的高质量输入输出,以数量和质量双驱动模式强化物质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过程,没有重蹈资本主义所构建的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资本主义零和博弈的竞争法则,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谋求合作与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吸引外资,还有助于推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形成国际国内市场相融合、相互促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空间、创造条件。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来看,从选择到发展再到定型,其始终是以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改革开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开放是推动世界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途径。各国只有在不断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中才能实现更好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其必由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有力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全球构建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网。高水平对外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过程中推进的,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开辟广阔前景。新时代新征程上,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