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器材焕新颜 健身更安全
  本报讯(记者 高乐 通讯员 范筱霞)“下象棋的桌子维修好了,这下又能和老伙计们尽情‘杀’几盘啦。”清晨的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太皇山洛河岸边,新修缮的桌旁,几位老人围着棋盘杀得正酣。往日沉寂的健身角,如今又热闹了起来,居民们望着修复一新的健身器材,笑容比五月的暖阳还灿烂。
  十几天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因使用年限过长,沿河健身区的器材大多“伤痕累累”:象棋桌漆面斑驳开裂,转腰器的轴承锈迹斑斑,单杠更是歪歪斜斜挂在支架上。“想锻炼又提心吊胆,生怕摔着碰着。”居民们曾经吐槽道。
  这些关系着茶余饭后的“小烦恼”,很快就成了甘泉县政府案头的“大事件”。甘泉副县长谢磊带着县住建、体育等部门负责人,踩着晨露来到现场办公。他蹲下身仔细查看破损器材,眉头越皱越紧:“健身器材作为重要的民生设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生活与幸福指数,必须马上办!”
  很快,一场全县健身器材“大体检”全面铺开。由该县体育运动中心牵头,联合县住建局、美水街道办,走遍全县每个角落给健身器材“把脉问诊”。工作人员顶着骄阳,逐街逐巷摸排,给每一件器材建立“健康档案”,维修更换方案也迅速出炉并施行。
  维修不是终点,守护才是永恒。在集中维修的基础上,该县积极组织人手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巡检维护,加强日常监管,鼓励居民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为居民打造安全、便捷的健身环境。
  “目前,全县体育设施多已达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健身锻炼,也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要求相悖。”甘泉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杨延平表示,将坚持走“群众体育做实做亮、竞技体育做精做优、公共体育做新做响”的工作路子,着力解决群众在家门口健身的实际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健身体验,营造优质安全的全民健身环境,让这份家门口的幸福永不“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