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从商海弄潮到赛道领跑
——一对延安夫妻的“双赛道”人生
  记者 孙艳艳 方大燕
  夏日的延安,晨光中裹挟着微润的风。随着发令枪响,陕国投2025延安新区马拉松赛的赛道瞬间沸腾。人群中,56岁的张对平如离弦之箭,稳健的步伐丈量着柏油路面,最终以1小时45分22秒冲过半程马拉松终点。而赛道旁的补给站,刚结束健康跑的吴枫正忙着为选手递水,汗水浸透的发丝贴在脸颊,笑容却比朝阳更灿烂。这对在商海和跑道上并肩作战的夫妻,正用脚步丈量着他们的别样人生。
  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浪潮席卷全国。张对平和吴枫这对大学恋人做了一个让亲友瞠目的决定:毅然放弃山东国企月薪千元的“铁饭碗”,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延安。“那时候手机还是稀罕物,我们看准了这个机会。”吴枫回忆道。他们在宝塔区租下一间小店,挂出了“手机销售”的招牌。
  创业的艰辛远超想象——资金短缺、品牌无名,连进货都捉襟见肘。“那时候,每天只能进10张手机卡,一张赚10块钱。”吴枫回忆起创业初期,眼神中仍有感慨。为了打开市场,夫妻俩想出了“笨办法”:白天守店,晚上拓展客户。“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坚持挨家挨户介绍业务,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县区。”
  “记得有一次,某品牌手机突然调价,我们及时主动联系已购机的顾客退还差价。”张对平说。正是这种“宁亏自己,不负顾客”的诚信,让小店渐渐有了口碑,积攒了很多老顾客。
  随着业务扩大,资金缺口却成了“拦路虎”。为了进货,他们抵押房产、四处借钱;为了送货,吴枫曾顶着寒风骑车十几公里,再扛着货物爬山送给客户。三起三落的创业路上,支撑他们的不仅是对事业的执着,更是“不能辜负跟着干的员工”的信念。如今,他们在延安拥有17家门店,员工超百人,成为手机销售行业的领军者。
  创业的艰辛,悄然透支着夫妻俩的健康。高强度的忙碌让他们的身体亮起“红灯”。2014年的体检报告上,血压、血脂多项指标异常,“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这句话刺痛了他们的心。于是,夫妻俩开始尝试跑步。最初,他们只能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但每天清晨5点,在延安市区的马路上,总能看到他们相互鼓励、咬牙坚持的身影。从1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跑步渐渐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跑步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健康状况,更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2015年,夫妻俩首次报名马拉松比赛。吴枫记得,自己的首个全马跑了5小时31分,冲过终点时,双腿几乎失去知觉,内心却充满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原来人的潜力真的可以被无限激发。”这份感悟,让他们心中萌生出新的想法——带动更多人运动,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
  带着这样的初心,2018年,张对平和吴枫发起成立延安马拉松运动协会,也是陕西第一个马拉松运动协会。万事开头难,起初,活动只有十几人参与,他们自己设计路线、准备补给,始终怀揣着对跑步运动的热情与坚持。如今,协会组织的赛事报名人数突破千人,5个跑步微信群每天消息不断,宝塔山下、延河岸边,随处可见奔跑的身影。夫妻俩更是以身作则,征战北京、广州、重庆等马拉松赛场,终于在2018年完成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捧回了梦寐以求的奖牌。
  从创业时的筚路蓝缕,到赛场上的挥汗如雨;从守护家庭的小梦想,到点燃一座城的运动热情,张对平和吴枫用行动诠释着“坚持”的力量。正如吴枫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对携手走过三十载的夫妻,仍在追梦路上继续奔跑,而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