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小梅(右二)传授面花技艺 本报讯(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吴舒捷 田伟)“花瓣本身是长的,要有高度,所以你就把它留得长点……”5月13日,在洛川县文化馆面花技艺培训现场,市级非遗传承人雷小梅正耐心细致地为学员们传授面花技艺。57岁的雷小梅,已在洛川面花技艺领域深耕39年,成功将传统面花从食品转型为可永久保存的艺术品。
在雷小梅看来,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她在熟练掌握面花技艺后,开始探索面塑创作。面塑制作工艺远比传统面花复杂,除了基本的和面、揉面、捏塑外,还需运用雕刻、镶嵌、拼接等多种技法,并借助剪刀、镊子、梳子、刻刀等工具,精细雕琢出各种细节与纹理。为了克服面塑容易掉色、发霉、无法长期保存等问题,她不断学习、查资料,尝试改进。一开始,能保存一年,但会有异味,又经过不断钻研提升,现在她的面塑作品可以永久保存。它们看起来柔软逼真,像塑料一样,却实实在在是用面制作的。她成功从食品转型为艺术品,并开发了“苹果花馍礼盒”“陕北虎娃系列”等60余款文创产品。
目前,雷小梅立足洛川苹果产业特色,将黄土高原地貌、洛川苹果等地域元素巧妙融入面塑创作,开发出这些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地域特色,让面花从传统民俗食品华丽升级为承载文化内涵的面塑礼品。
“我希望能用面塑技艺,宣传洛川的苹果产业和风土文化,让面花技艺绽放时代光彩。”雷小梅表示。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洛川蹩鼓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等的面塑作品,还生动呈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苹果产业发展等新时代奋斗场景。
学徒王丹表示,正是被雷小梅作品中生动的洛川风情吸引,专程来学习的。如今雷小梅的面塑作品已成为展示洛川文化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