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科学家精神赋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贺淑红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指明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不容忽视。因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能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
  一、科学家精神赋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科学家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科学家精神始终以“心系家国、奉献社会”为精神内核。在高职思政教育实践中,通过讲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如钱学森、邓稼先等,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的真实事迹,可让学生深刻感受爱国精神的力量,认识到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内在联系,从而主动将个人成长路径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
  (二)科学家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前进灯塔”
  科学家精神既强调创新能力,又注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中,通过分析屠呦呦团队反复实验提取青蒿素的科研过程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并非空想,而是建立在严谨实践基础之上,不断探索未知的魄力和勇气。
  (三)科学家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精神沃土”
  科学家精神包含着科研工作者的实践能力、育人传承能力等品质。这些精神品质能够有效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例如,袁隆平团队数十年扎根田间培育杂交水稻历程、黄大年教授归国组建科研团队并培养青年人才的事迹等,都对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科学家精神赋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高科学家精神教育的感染力
  在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整的课程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让学生自然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增设科学家精神专题,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挖掘科学家的学术贡献和科研经历,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要求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为提高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需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守正”,且“创新”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剖析典型科研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其次,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贯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如VR、AR等技术,使科学家精神的讲授更具象化,通俗易懂;最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自我评估,总结“学到了什么”“哪一方面需要再改进”等。这既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理念、新技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实质,引发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品格的形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深化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体系。一方面,构建“政校企研”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课内+课外”共同体育人模式,为学生营造开放实践生态。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价值,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将科学家精神深度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育人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形成合力持续推进。未来,我们将继续从育人全局出发,将科学家精神作为深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