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乃国家之精华,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主体,青年人才是乡村场域内重要群体,始终与乡村社会存在互动关系。新时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赋能。
一、打造高质量空间,筑牢青年人才扎根乡土之基
吸引青年人才嵌入乡村,首先要为其提供满足生产和生活所需的高质量空间。一是丰富乡村产业条件为其提供生产空间。随着乡村产业现代化因素日趋丰富,结合市场规律导向,一批青年人才自然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特别是技术型青年不断开拓乡村新业态、新产能,如智慧民宿、农产品电商、生态农场、工艺坊等。二是优化乡村生态硬环境和舆论软环境为其提供生活空间。多数青年已经习惯城市生活节奏,需优化乡村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年轻人对生活环境便捷性、整洁性、生态性、数字化等需求。青年能够立足乡村,不仅关注物质生活条件,也重视精神和情感适配性。一批通过升学、创业等途径进城青年的返乡行为受“回村丢人”等固守观念所困。社会舆论要富有正向性并形成正确的乡村义利观,以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返乡青年打破代际关系阻碍等,实现其嵌入乡土的角色重构及身份认同。
二、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青年人才乡土行动效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着眼于城乡资源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展。青年人才作为城乡间流动相对频繁、稳定性差的人力资源,要借助数字技术畅通其在城乡系统间发挥功能的渠道。一是以数字工具打破其参与乡土行动的场域限制。大多数青年虽流出乡村却关注着家乡发展。随着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正以QQ群、微信群等数字平台为“云通道”,以老乡群等形成基本群体认同,将有乡土情怀、有学识、有资源的青年乡贤、青年公益者等聚集起来,实现资金、智慧等要素跨场域“云下乡”。二是数字化为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增能媒介。新时代青年成长于数字化时代,能快速掌握并应用数字技术,适配性参与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中来,例如,以数字化农业转型推动农业向“低碳”生态发展;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加农业产能效益;以自媒体宣传家乡特色景观,留住乡土文化;应用智慧平台精简基层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三、健全制度机制,强化青年人才内嵌乡土保障力
理性人在寻求自我利益实现过程中,一般不会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吸引青年人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靠情感认同等内生驱动力,更离不开外部制度体系和政策机制的强化保障。宏观来看,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实现城乡资源均等化,为青年人才选择乡村提供制度性激励和保障。在具体政策上,一是在县域内形成选才、引才、育才的系统性机制。各地以涉农创业优惠政策为吸引点,引导青年抓住机遇返乡创业,搭建青年人才库,为涉农创业者提供资金、设施等支持。完善新农人继续教育帮扶政策,扩大化吸纳青年职业农民加入地方技能训练中。二是形成青年人才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及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其工资待遇、项目经费、职称晋级等激励力度,如增加涉农研发项目经费、农村基层工作补贴等。完善乡村社会医疗、教育、市场等配套性公共服务政策。当青年人才因各类缘由不再继续内嵌乡土时,当地政府要为其“离场”配套相关退出机制,提供兜底性制度保障。
新时代青年赋有重要使命。扎实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呼吁青年人才发挥青春力量。青年人才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也会收获大有可为的社会空间。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青岛农业大学2025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涉农高校青年人才培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研究”(QN-SZ202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