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3日
延安精神对新时代西部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深刻启示
冯传薪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西部基层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基层公务员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的成效。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新时代西部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西部基层公务员队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延安时期,正是因为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才得以从挫折中快速成熟,成为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正是有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我们党才能够迅速地由幼稚走向成熟,并且最终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西部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既有经济建设的任务,又有社会稳定的重任,还有民族团结的任务。作为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使自己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能够把握好大方向,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基层地区,基层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反对分裂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始终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最高利益来捍卫,深刻领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将政治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西部基层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指导。西部基层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且各地方的情况不同。西部基层公务员在进行规划制定及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须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来进行决策及行动。例如,有些位于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偏远山区的地方,如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大肆破坏自然环境是不可取的行为,而是应该依托自身的优势条件(例如优美的风景或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具有生态优势特色的产业类型,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一个公务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基层是连接党和政府同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基层干部处在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第一线,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一些,肩负的责任更重一些,需要承担的任务也更加繁杂琐碎。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到最底层去了解民情民意,体察社情民风,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对西部基层公务员的一种激励和鞭策。西部基层地区的自然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而且长期以来国家对西部建设投入不足导致了西部欠发达的局面。因此,对于这些地方而言,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唯一的选择,需充分挖掘当地的潜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例如,对一些地处偏僻边远地区的西部地区来说,广大基层干部带头苦干实干,修路架桥、兴办水利设施,解决当地的生产生活难题。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面对缺钱少物和科学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靠着自己的双手,攻坚克难,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性产业,并以此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延安精神为新时代西部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行动指南。西部基层公务员要充分认识和领会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并把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地投身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为推动西部基层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灵台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