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根堂(右一)走村入户慰问百岁老人 记者 叶树峰 摄 记者 叶树峰
“予人玫瑰,芬芳永留。”这八个字,醒目地题写在宜川县慈善协会会长薛根堂先进事迹材料的开篇,亦是他投身慈善事业九载春秋最真实的写照。
2017年,退下来的薛根堂没有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毅然接过了县慈善协会会长的重任,将满腔热忱与丰富经验倾注于扶贫济困的崇高事业。9年来,他步履不停,爱心不止,用一次次奔走、一项项善举,在丹州大地上默默播撒着爱与希望的种子,让玫瑰的芬芳浸润千家万户。
暖心善举,绘就民生温度 “慈善工作就是要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这是薛根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9年来始终如一的行动准则。
2019年重阳节,薛根堂多方奔走,联系长江商学院争取到10万元资金,在壶口镇精心策划了“暖心重阳、关爱老人”公益活动。50名75岁以上贫困老人每户领到2000元慰问金。活动结束后,薛根堂没有立即返程,而是带着慰问品,沿着崎岖的山路,深入3户高龄贫困老人家中走访。在92岁的李大爷家,他发现老人被子单薄,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添置过冬物资。“薛会长一来,屋里都暖了。”李大爷握着薛根堂的手久久不放。
教育是薛根堂最牵挂的事。2018年2月,春寒料峭。他带领相关人员,联合民政局、教科体局,为宜川县第一小学争取到22万元资金。其中20万元用于每生资助1000元,另外2万元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当孩子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时,薛根堂正在为下一个助学项目奔波。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他再次联合县民政局、教科体局,筹措资金10万元,在全县21所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节送关爱活动。591个书包,591份祝福。在宜川中学初中部的活动现场,薛根堂细心为一名学生整理书包肩带,柔声鼓励:“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9年来,薛根堂春节慰问累计4500户,筹资108万元;“六一”慰问困难儿童2000余人,筹资20余万元;重阳节慰问高龄老人5000余人,筹资98万元;助学困难大学生236人,救助金54.6万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他翻山越岭的足迹和深夜伏案的身影。
建桥筑路,连通民心所向 2023年,丹州街道高湾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一件喜事——一座崭新的慈安便民桥横跨在小河上。这座投资10万元的便民桥,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的大难题。35户116人受益,150余亩耕地被连通,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连心桥”。
项目建设期间,薛根堂亲力亲为。从选址考察到建设实施,从工程进度到质量监理,他都做了具体安排。施工关键期,他几乎天天往工地跑,鞋上总是沾满泥土。“桥的质量关系到百姓安全,马虎不得。”在工程质量督查时,他反复叮嘱施工方。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薛根堂对突发困难群众的救助也同样及时。2024年春天,森林公安干警袁世龙因公受伤的消息传来,薛根堂立即行动,帮助解决医疗费2万元。这样的紧急救助,在他的慈善工作中数不胜数。他常说:“慈善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在薛根堂看来,每一座便民桥、每一次紧急救助,都是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纽带。“我们要让群众感受到,慈善就在身边,温暖常在左右。”
规范管理,永葆慈善初心
在奔走一线的同时,薛根堂深知规范管理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2020年11月26日,宜川县慈善协会进行第一次换届工作,薛根堂当选为协会会长。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协会《章程》草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慈善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后,薛根堂带领协会班子成员,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却极具意义的工作——整理慈善协会成立18年来的各类档案,清理多年遗留问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工作会议上,薛根堂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薛根堂的带领下,宜川县慈善协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到慈善行列。
九载慈善路,薛根堂从花甲走向古稀,但他的热情不减反增。在他的办公室墙上,“予人玫瑰,芬芳永留”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慈善不是施舍,而是爱的传递。”薛根堂说,“每帮助一个人,就像赠人一支玫瑰,不仅他人手有余香,自己的生命也因此更加丰盈。”
如今,薛根堂依然奔波在慈善一线。夕阳西下,他结束了一天的走访,车行驶在黄土高原上,窗外是他深爱的这片土地。在这里,他播撒的慈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那些受助者的笑脸,如玫瑰般绽放,芬芳永留。
“慈善永远在路上,而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这位慈善老人用9年的坚守证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玫瑰的芬芳不在于短暂入鼻,而在于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