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那一抹绚烂的“桑榆霞光”
——记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李锦萍
  记者 叶树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共产党员、宜川县委老干局原局长李锦萍的退休生活。对她而言,退休不是职业生涯的句点,而是以更从容、更炽热的方式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崭新起点。年过花甲,她初心不改,步履不停,将晚霞的绚烂挥洒在宜川的山川城乡之间,用“银秀芳华”书写着一份“奋斗不止、奉献不息”的人生答卷。
  思想常新的“领学人”
  2017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李锦萍,第一时间将组织关系转到了宜川县委老干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退休只是离开了岗位,但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行动的准则。
  在李锦萍的书桌上,总是摆放着最新的党报党刊和理论书籍,翻阅的痕迹记录着她的学习轨迹。她不仅自己学深悟透,更积极带动身边的离退休老同志一起学。她通过参加集体研讨、线上视频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自己的思想“与时代同频共振,不落伍,不褪色”。
  “李书记学习特别认真,每次支部活动,她都能结合最新政策理论,讲得深入浅出,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听得明白,记得牢靠。”支部里的老党员这样评价李锦萍。2023年,因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被推选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她更是将强化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她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备党课材料,组织开展“老帮老”结对帮扶学习活动,为那些住得远、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确保“一个都不掉队”。她带头结对帮扶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张永祯,时常登门探望,促膝长谈,既送去学习资料和精神慰藉,也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让党的温暖精准传递到每一位老党员心坎上。
  老党员们的“贴心人”
  深耕老干部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李锦萍对老同志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深知,这些为党和国家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党员,是宝贵的财富。退休后,她将这份牵挂转化为具体行动,努力让“夕阳”红得更灿烂。
  作为支部书记,李锦萍不仅在政治上关心老党员,更在生活中对他们体贴入微。除了“送学上门”,她还积极倡导在老党员中开展“发挥余热”主题活动,鼓励大家根据自身特长和精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撰写调研报告、讲授党课,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老党员的潜能和热情。“我们要证明,老同志不是负担,而是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的‘正能量源’。”她坚定地说。
  李锦萍的工作远不止于支部内部。退休后,她继续担任宜川县老促会妇工委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又是多年。她经常与老促会的同志们深入乡村调研,撰写了多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了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她四处奔走,除了省内的西安、杨凌,他还考察过山西、河南等多个省,引进了肉兔、山羊、药材种子、玉米良种和多个蔬菜新品种。她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双学双比”活动,邀请果业、养殖专家为农民授课,大力普及科普知识。经她努力协调,在秋林镇显头行政村建立了苹果示范基地,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因其突出贡献,多次被市、县老促会评为先进个人。
  多领域绽放的“奉献者”
  李锦萍的退休生活,堪称“退而不休,奉献不止”的生动典范。她的身影活跃在多个领域,犹如一抹绚丽的霞光,照亮他人。
  李锦萍是关心下一代的“护花使者”。作为县关工委聘用的“五老”宣讲员,她的足迹遍布全县多所学校。她尤其关注困境儿童,组织开展“我是向阳花,争做好少年”等关爱活动,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和温暖。在丹州镇党湾小学讲课时,她敏锐地发现了一名因家庭问题导致行为偏差的学生。她没有简单说教,而是深入家访,与班主任、孩子的爷爷奶奶耐心沟通,然后制订细致的帮扶计划。通过一次次真诚谈心、渐进式开导和鼓励,她用爱心和耐心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一个多月后,这个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行为习惯也明显改善,走上了健康成长的正轨。
  李锦萍还是文化生活的“精彩舞者”。退休后,她挑起了宜川县舞蹈协会秘书长的重担,成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积极推动者。2014年,她组建了“ 黄河情缘”舞蹈队,后编入老年大学舞蹈班。十年如一日,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上,带领学员们练习陕北秧歌及民族舞、形体舞、古典舞等各种舞蹈。这支由她一手带起来的队伍,常年活跃在城乡舞台,10年间演出达50多场,成为宜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精心编排的舞蹈《红色娘子军》曾登上宜川县国庆晚会的舞台;在2023年宜川广场舞大赛中,她们的“十二把镰刀”荣获第二名;2024年3月,她们更是走出陕西,在“张家界杯”六省文体交流演出中荣获三等奖,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
  初心不改,余晖闪耀。李锦萍同志用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辛勤的付出,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崇高精神,生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依然奉献,依然青春”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