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京龙
“汽蚀是离心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之一,主要表现为振动变大、声音忽大忽小、电流剧烈摆动等。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该重点排查液位情况、入口门开度以及入口滤网是否堵塞。”
11月10日,在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设备管理中心,辅网专工晁俊刚结合设备运行规程,为班组职工开展技术培训。
作为该公司辅网系统(输煤、煤泥、脱硫脱硝)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的专业班组,以运行知识提升设备管理质效,正是晁俊刚的班组管理“秘密法宝”。
“检修人员应当像中医一样‘把脉问诊’,而不只是做‘外科医生’。只有充分了解设备运行原理,摸清设备运行中的内在关联,才能更快、更好地对设备异常现象做出判断。”拥有多年运行和设备管理经验的晁俊刚对此深有体会。
然而,采用这样的培训方式,最初也实属无奈之举。
2024年以来,辅网班组人员流动频繁,熟悉系统设备特性、能独立应对复杂故障的“老手”急剧减少,6个人的小班组中,补充进来的青工占了一半。这些青工要么刚走出校园,要么跨行业而来,对设备运行原理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快速识别设备隐蔽故障。
如何快速提升他们的技能,保障辅网系统稳定运行,成了晁俊刚和整个班组必须破解的难题。
“我们经过多次探讨,决定沿用老办法,以‘理论+实践’的方式,对青工进行系统培训。”辅网班组高级工严冬介绍说。
按照该公司职工培训制度要求,辅网班组老职工与三名青工签订“师带徒”帮扶协议,从设备原理、系统结构、日常巡检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老带新”传帮带培训,“手把手”帮他们完善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利用设备检修契机,指导青工依照检修文件包和工序卡中的标准化步骤,动手拆解、修复设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养,青年职工检修基础知识有了较大进步,也能独自处理一些设备缺陷。然而,设备管理不能只是修修补补,还要根据运行参数、状况对设备故障进行精准研判、制定检修计划,开展“提前干预式”维保。特别是看着青工们面对设备异常时手足无措的样子,晁俊刚心里十分着急。
“回想起我自己刚转入检修的时候,虽然不怎么会修,但我会结合自己的运行经验做出判断。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先摸透设备运行的‘脾气’,以此填补业务技能方面的不足?”晁俊刚灵光一闪,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思路明确后,一场“跨界”融合的深度培训就此展开。晁俊刚和班组其他老师傅立即着手整理各类泵、风机、减速机等设备的运行知识与典型故障案例,重新编制培训计划。培训从运行理论讲起,重点剖析曲线中隐藏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各种异常工况下的分析思路。同时,班组主动“请进来”,积极邀请运行岗位的技术骨干走进班组授课,让青工从操作员的视角理解设备逻辑。这种深度融合,显著增强了青工对设备故障的预判能力和作业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班组还鼓励青工参与修旧利废、五小改革等创新实践,在动手中深化理解,在思考中激发创意,实现从“会干”到“会想”的成长。
“现在判断设备故障虽然还不能说得心应手,但至少心里有底了。看到参数波动,脑子里会下意识地分析它背后的运行逻辑,我也算是个‘设备医生’了。”辅网班组青工小马说。
如今,辅网班组已将这种培训模式纳入常态化培训体系,将其固化为班组建设的核心环节,持续巩固已有成效。班组所辖设备缺陷总数较往年同比下降超过20%,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稳步提升。
“辅网班组以运行知识赋能检修,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在车间全面推广这一模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该公司设备管理中心主任雷怀斌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