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子午岭上畛子林区愈发幽静。在这人迹罕至的群山深处,纵横延展着黄陵矿业机电公司90余公里的供水管线,28口水源井星罗棋布——这里正是黄陵矿区生产生活的“生命水源地”。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水厂坐落于黄陵县双龙镇香房村,距矿区40多公里。因地处子午岭腹地,冬季总是来得更早,寒意也更浓。
11月11日清晨7点半,职工吴世荣换上厚实的冬季工装,备好工具,与三名工友登上皮卡,开始了一天的巡检。
“28口井的泵房分布在‘七沟一川’,过去每处都有常驻看护工,负责启停水泵、巡查设备、维护管道。而现在,整片林区只剩下静静的泵房与管线。”吴世荣说,每次进山巡检,都仿佛踏入一片“无人区”。
为何昔日繁忙的水源地,如今成了“无人区”?
原来,机电公司所辖水厂共有28座泵房、三个减压站、一座高位蓄水池。泵房散布于子午岭“七沟一川”之间,管道节点多、支路复杂,供水管网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系统运行复杂,管理难度不小。
2021年,机电公司紧抓黄陵矿业“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机遇,聚焦供水系统运行的堵点、痛点,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以系统升级推动供水质效同步提升。
该公司搭建起集数据采集、实时监测、智能调度与应急处置于一体的智慧水务平台,整合“原水取水、制水工艺、泵房运行、管网监测、用水计量”等六大子系统,接入40多个监测点数据,实现了从取水到用水全流程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同时,PLC远程控制、视频监控、压力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的全面引入,使泵房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水泵远程启停、阀门在线操控。
“现在泵房看不到人,却比以前更安全。”水厂技术副厂长王升介绍,“在调度室轻点鼠标,就能实时调取任一泵房的运行数据和现场画面,远程指令即可完成水泵启停与流量调节。”
曾经需要28人轮班值守的泵房,如今仅需2名调度员即可完成日常监测与供水调配。而“减”下来的看护工,经系统培训后转岗至设备运维、管道维修等新岗位,进一步充实了运维力量。
智能化改造初期,不少老师傅心存顾虑,担心岗位被技术“取代”,面临失业。曾经的看护工张大健,如今已成功转型为管道工,负责泵房设备的定期校准、维护以及管道日常检修。
随着智能化与矿区供水系统深度融合,昔日有人看护的泵房、频繁往返的抄表路线、忙碌操作的阀门井,逐渐隐入“无人区”。那些承载近三十年供水记忆的岗位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更精准、更可靠的智慧供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