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3日
南沟:树树连成林 遍地吐“金银”
记者 李江峰 刘小艳
  75岁的南沟村村民匡志忠做梦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在古稀之年竟跃身成了“上班族”,在南沟生态度假村游船中心卖票,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
  日出东方,阳光尽洒,白于山腹地的吴起县,松柏苍翠,如绿宝石般璀璨夺目。
  南沟村便坐落于林间。
  在南沟村村史馆,有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老照片:一座光秃秃的山峁上,孤零零地立着一棵“照庄树”。
  “过去,去山上种地,连一棵能遮阴的树都找不到。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庄户人灰头土脸忙一年,还凑不够来年的口粮。”回忆起20多年前的情形时,南沟村老支书闫志雄仍是感慨不已,1996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多元。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南沟村的“穷根”。
  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被提出。早几年就开始探索造林绿化的闫志雄更加坚定:要想扭转南沟村的面貌,种树,势在必行。
  闫志雄没日没夜地带着村民量地退耕、上山种树。“只要山上有林,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地上有草,就能把水土存住。”
  南沟村过去户均十几亩地,退耕后人均只留两亩地。最初,说服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把自己的大部分地拿出来种树,可是件“要命的差事”。
  “当时有人指着我的鼻子喊,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给国家交粮食,哪有听说国家给农民发粮食的,土地是我们的命,种树会饿死人的。”闫志雄说。
  “大家那是饿怕了。虽然地薄,一年干到头也打不下多少粮食,但是农民还是担心退耕了更没有粮吃。”闫志雄说,“直到国家的钱粮补助兑现,农民这才吃了定心丸。”
  闫志雄至今还记得当年村民们成群结队领补助粮的盛景:在南沟村到乡上粮站的土路上,一队队驴、马的驮架上都装满了粮食,驴马拉不了就自己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当时一亩地一年补助200斤口粮、50元树苗费和20元管护费。”村民们算过账,退耕还林,不赔钱。
  “只要能保证口粮,谁不想让这光秃秃的山变绿?”
  一棵接着一棵栽,一年接着一年干,南沟村彻底改变了。10月18日,记者来到当年拍摄照片的位置,遥望曾经的那片山头,曾经裸露的黄土坡上,长满了山桃、山杏、侧柏、刺槐……树树连成林。
  从一棵孤树到万亩林海,南沟村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吴起人不懈奋斗的绿色梦想,也见证了吴起县的生态巨变。
  20多年来,南沟村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近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92%。“好山水就是发展底气,只有做到生态养民,才能巩固植树造林的成果。”村党支部书记白涛说。
  另外一片“林”也开始悄然兴起。
  靠着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南沟村不仅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是美丽宜居示范村,一个个生态产业如林木葱茏。
  山上长满了树,山下蓄足了水。南沟水库原本是村民打的淤地坝,由于连年减少的泥沙沉积,最终没有成为村民饱腹的“粮库”,如今却成了致富的“宝库”。
  2018年,南沟村成立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风旅游公司),打造以南沟水库为中心的“一心八点”生态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截至目前,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到58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80万元。2023年,南沟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8万元。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南沟便接二连三地迎来旅游“热潮”。
  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美食街、露营基地……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让游客过足了瘾,也让薛志龙忙得不可开交。
  多年前,在吴起县城开出租车的薛志龙,2018年回到村上,借着村上发展乡村生态游的机遇,成了一名观光车司机。今年,他又解锁了新身份,成了秦风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不出村就能挣到钱,收入稳定还能照看家。”对此,薛志龙很是骄傲:“这都是好生态带来的好工作。”
  生态变好,人们对这片林子有了更多期待,南沟的“绿色”故事也在不断续写。
  10月22日,天气晴好,村民崔世伍正抓紧给采收回来的山桃脱皮。
  “山桃核1公斤最高能卖到5元,按照我今年采收的量,能卖3万元左右。”在崔世伍和当地村民眼里,这是种树带来的好处。
  11月17日一大早,刘虎开车载着满满一车鸡蛋向县城赶去。这个南沟村的好“后生”,经过七年时间摸索,已经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生态产业致富经。
  2017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刘虎毅然返乡,上山种了170亩山地苹果。为了增加效益,他又摸索着在林下养鸡,规模达到2000余只,将生态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2023年收入突破40万元。
  兴旺的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南沟人在家门口挣起了钱。
  村民高志军早早地嗅到了商机,十几年前就在村上开起了农家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南沟村,高志军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年收入近20万元。
  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南沟村实践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
  “从以前只知道种地到如今‘遍地开花’的产业,村民们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发展的底气也就越来越足。”村党支部书记白涛说,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树树连成林,遍地葱茏是“金银”。
  一棵树接着一棵树地种,植被好了,风沙没有了,水土也不流失了,越来越多的生态产业成长起来,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搭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四梁八柱,曾经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又开始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更多实现路径。
  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意识到树是“宝贝疙瘩”,南沟村村民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自发巡山护林,高亢嘹亮的歌声响彻山林,“信天游唱得不断头,南沟人的好日子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