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3日
一次难忘的救治
李彦
  1975年秋末的一天,12岁的清涧男孩守班被父亲背进了关家庄医疗站。这个本该活蹦乱跳的少年,此刻已成了医疗站的“老病号”。
  那天我恰在门诊。和往常一样,只要孙立哲在,窑洞里总挤满了求医的人。见他们进来,我赶紧上前帮忙,将守班扶到诊断床上。他的右小腿裹着层层脏污的布条,显然伤得不轻。立哲闻声过来,亲自解开布条,一股腐臭味瞬间在窑洞里弥漫开来。
  守班父亲红着眼眶讲述了病情:两年前,守班右腿被划了道口子。农村孩子皮实,家人只涂了点红药水,没当回事。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要拾柴、喂猪、放羊,伤口在劳作中反复摩擦,渐渐恶化——不仅没愈合,反而红肿流脓。辗转几家医院,伤口始终不见好,近半年连活都干不了,学也没法上。有家医院甚至建议截肢,听说关家庄有位“神医”孙立哲,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赶来了。听完,立哲拍拍守班的肩膀:“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治好!”
  立哲仔细检查发现,伤口在胫骨外侧,约两寸长、一指宽,周围组织灰白肿胀。用消毒钳轻轻按压,就有脓液溢出,还能感觉到骨擦感。诊断结果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已形成窦道和化脓性感染,可能存在死骨,必须彻底清创。守班父亲当即决定住院等手术。
  那时的立哲忙得脚不沾地:医疗站有十几位病人等着手术,他每天要安排多台手术,还要兼顾巡回医疗、计划生育宣传、赤脚医生培训和土药房制剂;作为延安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必要的会议也不能缺席。他心里清楚,得赶紧培养一支能独当一面的医疗团队。
  为了不让守班久等,立哲安排我和莫之如主刀。他和我们仔细讨论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一是清创后用药条充填;二是若发现死骨,取出后做肌瓣充填。立哲特意嘱咐要准备充分、操作细致,还请来赤脚医生马向东协助。
  我们严格按立哲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马向东实施腰麻后,手术正式开始。果然如立哲预判的那样,我们不仅清除了感染组织和窦道,还取出两块死骨,随后进行了带蒂肌肉瓣充填——将周围健康的肌肉组织填充到清除死骨后形成的缺损部位。整个手术持续了一个半小时,12岁的守班格外坚强,全程配合,一声没吭。术后,我们在伤口处放置了含庆大霉素的纱布引流条。
  接下来的四周里,我们隔天给守班换药。每次都能看到伤口从内向外慢慢愈合,新鲜的肌肉组织一点点生长。最终,守班彻底康复,重新站了起来,脸上也找回了往日的笑容。